2015年3月31日下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英國《金融時報》總編萊昂內爾·巴伯專訪。
曾經動力十足的中國經濟正以25年來最慢的速度增長,而且增速預計將進一步放緩;中國領導人正在努力清理幾十年來極為嚴重的工業污染。
在中國總理李克強在位于北京天安門廣場西側的人民大會堂會見英國《金融時報》同仁時,似乎對這些問題都抱著泰然處之的態度。
李克強直接負責管理這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以購買力衡量),并領導中國經濟從過去那種由信貸助推、由投資拉動的增長模式轉向更可持續的未來。
這是李克強首次接受西方媒體機構采訪。在長達一小時的問答過程中,他神情放松、談笑風生、應對自如。
李克強向世界傳達的主要信息是,即便在中國發起創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之后,中國對現有國際金融體系的承諾保持不變。
直到今年1月,似乎還沒有任何一個西方國家打算加入亞投行,該行對現有的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構成了明顯挑戰。但此后,美國的多數盟友都已申請加入該行,突顯出地緣政治實力重心正在以何種方式向東方轉移。
盡管美國嚴肅表明了反對態度,英國還是于上月申請加入亞投行。這促使其他歐洲和西方盟友爭先恐后地提交加入申請,讓美國頗感孤立和舉步維艱。就連美國高官也將此事形容為北京方面一個令人驚嘆的外交勝利。
但在這次接受采訪時,李克強自始至終沒有表現出哪怕是一點點的得意。他多次堅稱,中國無意打造新的國際秩序。
“中方愿意與各國一道,維護現行的國際金融體系,”李克強說。“(亞投行)應該是對國際金融體系的一個補充。”
他對英國申請加入亞投行明確表示歡迎,并強調該行以及由日本和美國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ADB)可以“并行推動亞洲發展”。
中國有時抱怨稱,布雷頓森林機構(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orldBank))打造的戰后自由國際秩序,初衷是為了遏制中國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一些中國學者和官員辯稱,這一體系已經過時,需要被取代。
談到中國是否希望取代布雷頓森林機構這一具體問題時,李克強的回答十分明確。
“不存在打破現有秩序的問題,”他堅稱。“我們和世界銀行等機構合作,學習了很多先進理念;我們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中國企業懂得如何更好地按照國際規則參與競爭。無論是和平還是發展,中國都是現行國際體系的受益者。”
李克強甚至對美國主導的亞太貿易倡議《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也表現出了謹慎的熱情。由于刻意將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商品貿易國排除在外,TPP已被許多人視為一個“唯獨禁止中國入內的俱樂部”。
中國領導人在言談中喜歡使用比喻。李克強在闡述他對量化寬松政策和美聯儲(Fed)結束非常規貨幣政策的擔憂時,措辭極其形象。
“實施量寬政策是比較容易的,無非是印票子,”他說。“在推動量寬政策的時候可能是魚龍混雜,什么都能夠在汪洋大海中生存下來,現在還很難預測一旦量寬政策退出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
他警告稱,不少國家還沒有實施結構性改革來解決全球金融危機的根源問題。他把世界經濟比作一個“先得給他吊水,打抗生素”的病人,暫時無法靠自身免疫系統來使肌體正常恢復。
李克強在這次采訪中沒用底稿,英國《金融時報》的問題也未事先提交給李克強或他手下的工作人員。
盡管這次會談內容原定不記錄在案,但李克強后來同意英國《金融時報》發表談話的全部內容,前提是不對他的話作任何修改。
與李克強隨意放松的舉止形成對照的,是富麗堂皇的會談場所,以及端上熱毛巾、軟飲料和大量茶水的發式考究的服務員。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三稱,2015年首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7.0%,是自2009年首季度全球金融危機達到巔峰以來最慢的季度增速。去年,中國經濟增幅為7.4%,為24年來最低的全年增幅。多數分析師預計,中國經濟今年將進一步放緩。
在兩周前進行的這次會談中,李克強承認中國政府在保就業和實現今年“7%左右”的官方增長率目標上面臨困難。
“我們的確有經濟下行壓力,”他說,“今年再增長7%左右的速度應該說是不容易的。”
但他堅稱,北京方面有能力實現這一目標,并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居民收入不斷增長,環境有所改善”。
“我們有能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他說。“從去年四季度到現在,我們在財政貨幣政策方面都采取了微調政策,當然不是量寬,而是定向調控,應該說是起作用的。”
今年2月底,中國在3個月內第二次降息,另外還宣布計劃,擬徹底改革地方政府財政,并在國內經濟增速放緩最嚴重的地區加大基礎設施投資。
一些擔任政府顧問的中國經濟學家和學者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對于中國增幅放緩,中國領導層的實際擔憂要比他們公開表現出來的程度更甚。
許多人認為,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的最大風險在于該國低迷的房地產市場。過去一年房價和房屋銷量一直在下滑,而且這種局面還可能會大幅惡化。
十年來,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尤其是住宅市場的繁榮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直到這個市場去年陷入困境。
去年,盡管中國房地產行業總體投資繼續以10.5%的增速增長,但房屋銷售面積仍下滑7.6%。李克強承認,房地產市場的低迷是尤其值得關注。{EricCms:page}
他說:“我們將保持(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既要鼓勵自主改善型需求,也要防止泡沫。坦率講,這幾者之間不是完全一致的,我們需要找到平衡點,進行調節,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們會努力做,而且相信能做到。”
當被問及中國的物價問題時,李克強表現出了更多的信心。中國的生產價格指數(PPI)已連續37個月負增長,這是前所未有的。
李克強說:“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給中國生產價格指數確實造成了很大壓力。從一定意義上講,我們‘被通縮’了。當然,我講的這個‘被通縮’是打引號的,并不是說我們現在出現了通縮。”
3月份,中國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4%,雖然遠低于政府為今年設定的“3%左右”的上漲目標,但漲幅仍是正值。
隨著日本和歐洲雙雙推出非常規貨幣政策,部分目的在于讓本國貨幣貶值,許多國際投資者都想知道,中國是否會忍不住讓嚴格管控下的人民幣貶值,尤其是在經濟增長放緩超出預期的情況下。
歷史上看,中國政府能夠抵御加入貨幣貶值大潮的誘惑,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在1997-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在這個問題上,李克強與他的幾位前任持類似觀點,盡管他沒有明確排除中國采取行動壓低人民幣匯率的可能性。
“我不希望看到人民幣繼續貶值,因為我們不能靠貶值來刺激出口,”他說。“我們不愿意看見貨幣競相貶值的狀態出現,那會出現貨幣大戰,逼著人民幣貶值,我覺得這對世界金融體系不是個好結果。”
雖然李克強堅稱中國并不打算挑戰現有的國際秩序,但他也清楚地表明,國際秩序需要改革,以體現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崛起。
“中國要維護現行的國際金融體系,并且愿意做其中的建設者,”他說。“中方也愿意與各國一道,共同推動這個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均衡的方向發展。”
依據這種說法,中國建立亞投行和其他機構的舉措,或許最好被視為北京方面的談判籌碼和杠桿,用來推動更快的改革,而不是用來取代或挑戰現有國際秩序。
李克強的任務是讓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發言權與它日益提升的地位相稱,同時確保國內經濟不會脫離正軌。他是否能成功完成前一個任務,很可能要等到他卸任后才會見分曉。至于后一個任務的完成情況,幾乎可以肯定,在2018年他第一個五年任期到期前,就會有定論。
以下是采訪實錄(部分):
李克強:很高興和巴伯先生再次見面。我們去年見面的時候,世界經濟復蘇發生了新變化,現在還不斷有新變化發生。這次與你見面也表明,中國愿意同已經深度融合的世界經濟發生密切聯系,也愿意在推動世界經濟復蘇中發揮我們自己的作用。《金融時報》派到中國的記者中文水平很高,如果不見面,很難分辨出來是外國人在說中國話。
巴伯:李總理,很高興再次來到北京,繼續與您進行“戰略性”對話。上次與您見面時我們談到了世界經濟面臨的風險。我們看到,美國、歐洲、英國以及日本央行推出了非常規貨幣政策,目的是維持經濟增長勢頭。上次我們對話時您曾經問我,是否認為這些非常規貨幣政策結束之時世界經濟會面臨風險。當時我向您表示,我認為風險是可控的。隨著美國結束量化寬松政策,您是否贊同我這一看法?
李克強:我目前還是半信半疑。因為在推動量寬政策的時候可能是魚龍混雜,什么都能夠在汪洋大海中生存下來,現在還很難預測一旦量寬政策退出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美國最近對于是否加息,雖然沒有更多的爭論,對加息的時間也不確定。坦率地講,實施量寬政策是比較容易的,無非是印票子,但是世界金融危機乃至導致經濟復蘇低迷的結構性問題怎么解決?還是需要通過結構性改革。在這方面不少國家沒有邁出大步子。當然,就像病人生病一樣,我們先得給他吊水,打抗生素,否則治病的時間可能都沒有了,但是總有一天要撤掉激素,撤掉抗生素,讓他自己的肌體能夠正常恢復。所以我不反對量寬,但是我認為更重要的還是進行結構性改革。
巴伯:我剛剛結束了對東京為期9天的訪問,主要考察日本經濟采取的一些實驗性措施,另外用一個小時采訪安倍晉三首相。我想問您的問題是,隨著日元和歐元對人民幣貶值,您是否擔心這會挫傷中國的競爭力,是否會迫使中國采取使人民幣貶值的措施?
李克強:中國一直在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要擴大人民幣雙向浮動的區間,完善以市場供求關系為基礎、有管理的匯率制度。一段時間以來,人民幣有小幅貶值,但這不是我們自身造成的,可以說是美元走強造成的。現在人民幣總體上處于基本穩定的水平。我不希望看到人民幣繼續貶值,因為我們不能靠貶值來刺激出口,不注重擴大內需,否則中國的經濟結構很難得到調整。企業不能僅僅靠或者主要靠人民幣貶值來增加出口量,而是應該練“內功”,使自己的產品技術創新,質量有大的提升。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主要經濟體加強宏觀政策協調,我們不愿意看見貨幣競相貶值的狀態出現,那會出現貨幣大戰,逼著人民幣貶值,我覺得這對世界金融體系不是個好結果。最后可能導致貿易保護主義,阻礙全球化進程,這是我們不希望看到的。
巴伯:我能不能問一個關于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的問題。英國似乎開啟了各方爭前恐后申請加入亞投行的熱潮,您對此是否感到高興?
李克強:我們倡議建立亞投行初衷是,亞洲基礎設施特別是互聯互通建設還有很大資金需求,需要多個多邊融資機構給予支持,而且亞投行是開放透明的,歡迎域外國家參加。英國表態要參與亞投行,中方是歡迎的。我們同英國要進一步建設共同增長的伙伴關系。而且我要強調,亞投行和亞洲開發銀行都是并行推動亞洲發展,我們倡導建立這個銀行不是要另起爐灶,應該是對國際金融體系的一個補充。中國要維護現行的國際金融體系,并且愿意做其中的建設者。如果這個體系需要改革,中方也愿意與各國一道,共同推動這個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均衡的方向發展。
巴伯:我在中國常聽到這樣一個觀點:中國在建立戰后國際金融體系時沒能夠充分發揮作用并參與其中,所以現在要打造一個新秩序。我感覺您并不同意這些人的看法。您所要向我傳遞的信息是,這些機構可以相互補充,亞投行并不是要挑戰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
李克強:首先我要明確,中國一開始就積極參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建設。我們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和創始成員國。中國雖然一度比較封閉,但是開放以后一直在國際金融經濟體系中發揮自己的作用,而且國際金融經濟體系也為中國發展創造了很大的空間。比如,我們和世界銀行等機構合作,學習了很多先進理念;我們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中國企業懂得如何更好地按照國際規則參與競爭。無論是和平還是發展,中國都是現行國際體系的受益者。中國現在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還要繼續學習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事實告訴我們,只有互利才能共贏,才能符合多方利益,也符合中國根本利益,所以不存在打破現有秩序的問題。
巴伯:您把中國描述成“非常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我相信大家都會非常高興聽到這種描述。關于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您是否也持樂觀看法?
李克強:中國對TPP也是持開放態度的。我們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國東盟自貿區和我們將要建立的中韓等自貿區都是并行不悖的,對TPP也同樣如此。
但是我一直認為,要兩個輪子一起轉,一個是雙邊的、區域的自貿體系,可以多彩紛呈,進行各自有特點的安排;另一個是要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等多邊規則、世界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還應該維護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規則。
巴伯:我想把話題轉向中國經濟。中國正在推進歷史性的經濟轉型。如果需要您為自己的工作成績打分,從1到10,您會打幾分呢?是8分?還是9分?
李克強:如果我做的工作由自己來打分,這好像不符合一般的規則,也不符合我們應該由人民來評價的原則。到底是多少分,還是由人民來評價,我自己盡力而為。
巴伯:您擔心中國經濟出現通脹,特別是房地產領域會出現泡沫嗎?{EricCms:page}
李克強:中國這段時間的通脹率比較低,1月和2月份都不超過2%,甚至1月份只有百分之零點幾。有人還認為中國是不是有通縮問題。當然我已經回答過,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中國CPI指標三分之一以上由食品價格決定,而去年中國農業大豐收。但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給中國生產價格指數(PPI)確實造成了很大壓力。從一定意義上講,我們“被通縮”了。當然,我講的這個“被通縮”是打引號的,并不是說我們現在出現了通縮。
我們將對中國房地產市場采取多種措施,因地制宜,因制施策,加大保障房建設,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既要鼓勵自主改善型需求,也要防止泡沫。坦率講,這幾者之間不是完全一致的,我們需要找到平衡點,進行調節,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們會努力做,而且相信能做到。
巴伯:我們今天是一個報紙兩個記者。請戴維·皮林(英國《金融時報》亞洲版主編)提問。
皮林:中國政府采取了包括匯率、銀行存款準備金以及房地產市場方面的一系列措施,外界感覺中國政府擔心經濟增速放緩的步伐可能比預想的要快。有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經濟增長率低于7%,您是否擔心中國經濟放緩的速度會過快?
李克強:我現在還無法向你說明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是多少(編者注:中國國家統計局今日(4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GDP增速放緩至7%,為2009年第一季度以來最低。)。過一段時間,中國統計部門將依法公布,我們也不會干預這個數據。但是從總體運行情況看,中國就業情況總體穩定。這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我們穩增長根本上是為了保就業。我們的確有經濟下行壓力,所以從去年四季度到現在,我們在財政貨幣政策方面都采取了微調政策,當然不是量寬,而是定向調控,應該說是起作用的。我們的目標是把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不僅要實現7%左右的增長率,而且要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居民收入不斷增長,環境有所改善。現在看,我們一方面通過財政貨幣政策的預調微調,另一方面通過政府簡政放權轉變職能激發市場活力,最終頂住經濟下行壓力。我們有能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中國目前經濟總量已經超過十萬億美元,今年再增長7%左右的速度應該說是不容易的,需要眼光、耐力和勇氣。到年底的時候我們要交出答卷,當然是由人民來打分,也歡迎巴伯先生來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