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石油和化工行業要積極推進一批國際合作重點項目,力爭再經過5-10年,基本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兩條上下游產業鏈配套的石油和化工產業鏈。”9月21日,在上海召開的2017中國國際石油化工大會之國際產能合作大會勾勒出石化行業國際產能合作的宏大遠景。
石化行業國際合作的重點包括建設中東石化產能合作基地以及東南亞石化產能合作基地與產業園區;研究推進中亞化工循環經濟合作園區建設;推進以化工和生物化工為主要特色,兼顧物流、輕工及機械產業發展的中匈寶思德經貿合作區建設等。
“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石油和化學工業具有不同優勢,互補性強,合作機遇多,合作空間還很大。”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說。但他同時強調,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是一項艱苦細致的工作,特別是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走出去”還處在起步期,面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復雜環境,工作難度很大。
國家發改委西部開發司司長趙艾指出,在共建“一帶一路”的背景下,中國石油石化企業可以大有作為。作為國際化程度較高的行業,希望國內石化行業能在國際產能合作方面發揮領頭羊的作用。
與會者認為,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外石油化工企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空間巨大。未來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應站在全球視角,不局限于地理概念,加強與世界各國產能的全方位合作,同時要借助金融機構的力量,規避風險,更順利地走出去。
近年來,中國石化行業國際合作取得了顯著成就,國際產能合作步伐加快。中國企業積極參與全球石油和化工產業結構調整,與國外企業、政府以及研究機構等合作,開展了一系列投資與并購活動,涉及石油加工、農藥、化肥、染料、輪胎制造、聚氨酯等行業。會上,中國中化集團、北京華信、萬華化學等一批國際化程度較高的企業分享了開展國際合作的成功經驗和思路。
為引導石油和化工企業走出去,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在會上發布了《石油和化工行業國際產能合作重點國別報告》,并舉行了聯盟與阿曼杜庫姆產業園、坦桑尼亞工業貿易開發部、匈牙利寶思德園區、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合作共建簽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