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至26日,“2025中國涂料工業未來技術發展大會”在江蘇省蘇州市盛大舉行。此次大會吸引了眾多行業科技精英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國涂料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作為化工涂料行業的優秀企業,三木集團以大會主協辦單位的身份全力支持這一盛會。集團攜最新環保材料解決方案及核心技術成果深度參與其中,通過主題演講、技術分享以及產品展示等多種形式,為行業提供高性能、低碳化的產品支持,助力涂料產業鏈實現轉型升級。
大會期間,江蘇三木集團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王濤博士進行了題為《生物基樹脂在涂料中的研究進展》的主題演講。演講內容豐富詳實,涵蓋五大板塊,為參會者全面呈現了生物基涂料領域的現狀與發展前景。
演講伊始,王濤博士介紹了生物基涂料研究的背景。當前,全球鋼鐵腐蝕問題十分嚴峻,每年全球鋼鐵產量高達18億噸,而因腐蝕造成的損耗就達4億~6億噸,占比超過25%,由此帶來的經濟損失更是占全球GDP的3%。
有機涂層技術雖具有成本低、維護便捷、施工靈活性高、適用性廣等優點,但傳統有機涂料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小覷。傳統涂料原料大多來源于傳統化石燃料,不僅對石油資源依賴嚴重且不可再生,還會引發大氣污染、溫室效應、水體污染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
不過,國家政策為生物基涂料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明確將生物基材料列為戰略新興產業,《加快非糧生物基材料創新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的出臺也為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在代表性生物基原材料板塊,王濤博士指出,理想的生物基原材料應具備來源廣泛、可再生、技術可行、性能優越且可調控等特點。植物油和木基原材料是常見的生物基原材料,其中植物油年產量達2億噸,木基原材料每年填埋量也有3000萬噸。
生物基涂料以植物、非糧食農作物等的可再生物質為原料,相較于傳統石油基材料,具有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緩解對化石原料依賴、生產過程綠色環保等諸多優勢。
在生物基涂料研究進展板塊,王濤博士分別介紹了聚氨酯涂料、環氧涂料和聚酯涂料的研究成果。在聚氨酯涂料方面,通過不同原料的組合和配比,如將山梨醇單油酸酯(SM)和蓖麻油的混合物作為生物基多元醇配制水性聚氨酯分散體,利用油酸和環氧化大豆油生產生物基多元醇等,顯著提高了涂料的拉伸強度、楊氏模量,降低了腐蝕電流,增強了耐腐蝕性。
同時,利用腰果殼液(CNSL)和葵花籽油單甘油酯(MSO)制備的自愈合聚氨酯涂層,展現出快速的自愈合性能、高親水性以及優良的防腐性能。在環氧涂料方面,通過石墨烯的化學修飾以及生物基原料的環氧化衍生物與雙酚A環氧樹脂的混合等手段,制備的防腐環氧涂料在耐腐蝕性能、機械性能和熱穩定性等方面表現出色。
在聚酯涂料方面,以甘油與二聚酸合成生物基多元醇,摻雜納米纖維素、還原氧化石墨烯和氧化鋅納米顆粒制備的復合涂層,具有很強的防腐能力、機械強度和耐UV照射性能;植物油等原料合成的生物基聚酯樹脂應用到低碳鋼基材上,也表現出優異的耐鹽堿和酸性介質性能。
此外,王濤博士還介紹了三木生物基產業鏈的相關情況。
王濤博士總結道,生物基材料具有原料可再生、可利用農林廢料提取有效成分、可設計成可降解材料、結構多樣提供多種改性可能帶來獨特性能等優點,但也存在一些發展制約因素。例如,目前對生物基材料的探索尚處于起步階段,需要大量資金用于研究、開發和大規模工業生產的基礎設施建設;產品批次間的一致性存在挑戰;生物可降解性可能與耐用性需求相沖突等。不過,鑒于材料性能是首要考量因素,且當前研究處于早期階段,生物基材料存在巨大的創新潛力。未來應盡量減少化學改性步驟、簡化合成工藝和減少化學品消耗,同時加強對木質纖維素材料的利用研究。
自1979年創建至今,三木集團已形成十幾個主導產品系列,兩千多個品種牌號,素有“涂料用原料超市”的美譽。自1998年起,公司開啟全國發展模式,在廣東江門、山東無棣、四川合江、江蘇泰興、河南焦作、湖北嘉魚等地建有生產分廠。陜西榆林基地今年起逐步投產,遼寧撫順基地也在積極推進中。
同時,公司在100多個城市設有營銷辦事處,出口化工產品達60多種,銷往全球90多個國家,與國內外眾多知名企業均有業務合作,已形成完整、成熟的生產、銷售網絡。
三木集團始終秉持“發展百年企業、弘揚民族工業”的發展理念,此次與業界攜手推動涂料與油墨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彰顯了其作為行業標桿的使命擔當。
展望未來,三木集團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在生物基涂料等領域不斷探索創新,為推動涂料工業的綠色發展貢獻力量,書寫民族工業的輝煌篇章。